首页加盟资讯新闻资讯 > 儿童美术资讯
是什么原因会让我们对美术教育产生质疑

      在我们质疑美术教育是,我们走近孩子,看到他们用稚拙的线和出乎想像的色彩描绘眼中的世界时,我看到了大师的影子。那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使我们开始对已有的成见提出质疑:成人真的比儿童复杂、完美吗?孩子真的是一张需要被描绘的白纸吗?我们苦苦寻觅的艺术真谛离我们是远是近?艺术真的是能从博物馆里学到的吗?还是那早已与生俱来,却在漫漫的成长路上被我们遗失了的那一份“真”呢?
     

      孩子们不仅像观察家一样看事物,还以一种高度动情的方式对经验做出反应,表现出他们对形状、方位,乃至空间、质感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认识。这种知觉的认识和处理,在色彩的体验中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孩子们用身心的愉悦触及调色板,所进行的协调各种色彩的尝试,决不是“科学的色谱知识”所能替代的。在对大自然的色彩观察中,他们不仅完善了自身的视觉能力,而且在对自然的表现中发展了处理和组织色彩的能力。当我们将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让大自然成为他们天然的课堂时,孩子们像一群开心的小鸟,用手拍打树干,用鼻呼吸空气中的花香,为万物的色彩变化而争执……他们调动了全身的器官感知着一切,用自己的直觉表现自然,这不只是表现在对微妙色彩的分辨上,还表现在他们表达感受时对自己的画面所做的主观的选择和处理上,不同的孩子眼中的世界也各不相同,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他们世界的“颜色”,这种“颜色”是有情感的,在色彩的感知和表达中,孩子堪称是天生的“大师”,没有程式的约束,他们的“经验"来自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因而十分自信。而且有趣的是年龄越小的孩子,绘出的色彩组合优于年龄大的,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往往他们“瞎涂”的色彩竟是成人艺术家想要追求而又达不到的佳境,在孩子们格外清新和生动的作品前,我们是否会意识到我们所失去的东西?


       这种想法,在我们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中被证实。即就儿童的心理、行为以及运动感觉的结构而言,游戏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以儿童身心感知为主的活动方式是创造的动因,这是人在理性发展之前就已有的与自然信息互动的能力。这种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尝试是最有意义的学习。

       事实上,儿童从他们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如,语言和动作皆有一定的象征性或指向性。据说一个聪明细心的母亲能够从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的各种不同的哭声和动作那里,获得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以及情绪要求的信息。当这个母亲对这一婴儿所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时人与人之间最初的交往便开始了。还有谁会怀疑这个世界的文化就是人的文化呢?尽管,文化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无所不包、无边无际的范畴。举凡人类的一切活动和产物都有理由归之于文化的名下。由于“文化”这一名词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所以也就非常容易让人忽视对它的含义。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呢?历来是众说纷纭的。’5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曾列举过一百七十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把他们总括起来,大致有两种界定方式,即一种是宏观的整体的规定:另一种是从比较具体的角度做出的较微观的界定。但这些行为都是人的行为。


        人在满足一些基本的生理心理的欲求外,好像天生就有一种与社会交往与他人亲和的能力。我们来看儿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相遇时,相识的立刻就会玩在一起,不相识的,用不了多久,很快也会非常亲和地进入对方的文化圈。共同的爱好、共吼的感受方法和行为方法构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同时进入这种文化也是他们的必然选择。这一现象开始对成人来说,也许会不屑一顾,但当你略有所思地再一回眸,甚至用亲身体验的方法把玩他们的作品,触摸他们的思维,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这一系列的感受体验当中所散发出的是一种整合性的、诗意的和游戏意味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儿童美术、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美术加盟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最新评论
  • 1楼 2016/2/27 16:47:14
      
广州萌卡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奥体南路东澳创意小镇E栋201
CopyRight © 2014-2015 萌卡纳,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5095403号
咨询热线:400 862 1151 投资有风险 选择需谨慎
咨询热线:
400 862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