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工汇 > 专家谈手工

手工汇

手工汇 >
专家立场:“手工作业拼爹妈”是教育失败

      与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自信心、自我认知与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身心健康……这些结论得到普遍认可一样,“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也是公认的。中外孩子同台竞技,卷面考试中国孩子绝对不怯,到了动手环节往往就蔫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除了读“圣贤书”,其它都是“下品”,动手与动脑一直被中国传统教育严重割裂与对立,孩子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才怪。相形之下,偏重于“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西方教育对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则要重视得多。这一精神非但体现在教学大纲中,甚至法律上——德国用法律明确,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父母干家务活。德国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小工厂”,里面有工作台以及各种规格的工具,供孩子动手。正是有了“寓学于动”的德国教育,才有精益求精的“德国制造”。

       手工作业开始被国内教育认可与引进是好事,绝顶聪明的中国孩子如果补齐动手短板必将“天下无敌”。只是,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找到规律、遵循规律,不能违反规律,瞎搞一气有害无益。具体到手工作业,“孩子是主体”这一原则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丢,丢了就会跑偏。这一原则要求,手工作业必须根据孩子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智力等群体特点,设计合适的、合理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发挥、保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任意增加难度、脱离孩子实际能力的手工作业,不仅无助于孩子动手能力培养,还可能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助长攀比心。譬如,在手工作业评价环节重于成果评比,而评比又重于外观,“以貌取物”,能入老师法眼的往往是那些由父母代劳或网购的手工作业,真正由学生本人动手制作的手工反而因为不那么完美、漂亮而名落孙山。舍本逐末必将本末倒置,这种结果显然有违手工制作之初衷,可以说是教育失败。

      对“手工作业拼爹妈”,被业内人士作辩解的通行观点是,“手工作业除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在于增强亲子互动”。亲子互动固然要得,但在“亲子”中,主体还是“子”,而不是爹妈。为爹妈而非孩子设计的手工作业,对提升孩子动手能力的功效甚微。走偏的手工作业,并没有把西方动手能力教育的精髓学到家,所谓的素质教育也是“伪素质教育”。说来也难怪,许多教师本身也是在“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无菌环境”中长大,严重缺乏动手能力,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那些年

我们做过的手工作业

      学校教育总爱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然事实上学业压力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但那些别致有趣的手工作业,往往最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回顾那些年我们做过的手工作业,不同的年代,作业的形式、内容都有很大差别。

     对很多70后来说,他们记忆中的手工作业,大多是简单实用的。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手工作业更凸显实用性,“自己给自己做玩具”成为手工课的一大特色。比如男同学们都爱玩的丢沙包,手工课上往往会比谁做的沙包最结实最好看。还有用纸来做小风车、剪纸图案,每逢节日还会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做贺卡。此外,还有易拉罐做的小花篮、树叶画什么的,也是70后门的集体记忆。好玩不贵,实用为王,那个年代的手工作业,让人怀念。

    而对80后来说,生活条件好了,手工作业也不再跟实用紧密相关。在那个“不想当科学家的小学生不是好小学生”的年代里,手工作业具有浓重的科普意味,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手工难度,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作为80后的一员,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学时自己制作潜望镜:两块镜子用来反射,再用硬纸板做成Z字形的主体。简易版的潜望镜还被开发出了很多用途:在房间里观察门外爸爸妈妈在不在啊,甚至用来看电视,虽然看得头昏脑涨,但那种单纯懵懂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当然,还有靠磁力运动的小船、木片制作的滑翔机,也让我痴迷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手工课已经有了专门的课本和材料袋,往往开学一发下不久,很多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做好了一学期的手工成果。

关键词:手工制作、儿童手工、创意手工
广州萌卡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奥体南路东澳创意小镇E栋201
CopyRight © 2014-2015 萌卡纳,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5095403号
咨询热线:400 862 1151 投资有风险 选择需谨慎
咨询热线:
400 862 1151